孙女士4月份在北京房山区窦店的燕都世界名园看中一套房子,但当时还未开盘,在销售经理的劝说下,孙女士交了25万元并与销售经理签订“认筹确认单”,合同中就购房面积、价格及付款方式等达成一致。不料6月底,销售处突然告知孙女士,原应在12月前分期交付的房款需立即交齐,此外还需补交15万元的差价。律师表示,开发商私自变更合同属违约行为,应履行原合同或给消费者相关赔偿。
买房人遭毁约
4月份孙女士和老伴看中房山区窦店的一个楼盘,是由北京汇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燕都世界名园。但由于当时楼盘还未开盘,4月7日,她和一位姓潘的售楼人员商量,初步订下一套两居室。“后来和他们销售经理李方商量,他同意我们在12月底之前分期付清房款,然后我们先后交了25万元。”
记者从孙女士出示的收据和刷卡单据中看到,她先后交付开发商25万元。“先交了5万意向金,后来交这20万的时候,销售说是去交定金,等我们过去了之后却让我们签了一个认筹单,告诉我们这20万之后将被转入房款。”
记者从孙女士提供的“世界名园认筹确认单”中看到,孙女士与李方双方在4月16日签订该协议,里边注明购房单价为人民币13511.2元每平方米,此外对房屋总价、房号、付款方式等皆做了说明。并备注“此认筹意向金为开盘签约前的最终意向确认。此认筹确认单,将为客户保留现行房价及意向购买房号,此意向金后期转签商品房买卖合同时,一并转入总房款。”下边盖着北京汇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章。
不料6月底,孙女士却接到销售员电话,“说他们老板不同意我12月份交完钱,让先交齐房款。”之后双方有过两次电话沟通,但并未达成一致。8月底,孙女士再去售楼处找销售经理李方沟通时,却被对方告知,“要不就退房;买也可以,但不能按之前的价格。”
能买房但要补差价
近日,北京晨报记者随孙女士来到世界名园销售中心,姓潘的销售人员承认商谈时确实已商量好价格及付款方式,“但是后来大领导不同意我们也没办法。”
随后,记者与孙女士一起来到窦店的售楼处,从销售人员处了解到,目前该楼盘的对外售卖价格为18600元,较原先的价格上涨了近5000元。孙女士购买的房屋为93平方米,按目前的价格来算,已上涨40多万元。
销售经理李方态度十分蛮横,告诉孙女士仅有三条路可供选择,“第一,原价退房,把你交的钱都退给你;第二,房子可以买,但不能按原来的125万,你得按140万的价格重新买;第三,你爱报警就报警,爱起诉就起诉,随便你。”
孙女士对此表示不满,李方表示将有领导前来协商,但苦等3小时,仍未看到所谓“领导”身影。记者提及为何不能按合同来履行,李方反复表示“没有义务告诉你”。
律师:开发商违约
北京盛延律师事务所毕文强表示,开发商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进行的这类“认筹”这一行为本已违法。而在双方签订的《认筹确认单》中,就购房意向、坐落、面积等均达成一致,因此合同有效,开发商私自变更合同属于违约。
毕律师表示消费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要求开发商继续履行原合同、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并要求开发商履行相应义务。如孙女士不再愿意购买此房屋,也可要求开发商退款并赔偿她的相应损失。
此外,毕律师还表示,消费者遇此情况可向住建部门和工商部门进行投诉。
都是房价惹得祸!
当前中国内地楼市的状态,有点类似于物理学上的“热传导”模型,即:升温——热量转移。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2270元,环比上涨2.17%,涨幅较上月扩大0.5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3.75%,涨幅亦扩大1.36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调控政策发酵,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升温迹象开始明显,以至于厦门、合肥、南京、苏州等不少二线城市陆续出台调控措施。例如,南京规定,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已结清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5%,而未结清的居民家庭最低首付款比例则不低于50%。武汉的最新政策则是,当地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且有2套住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如果再次申请房贷款购买商品房,继续暂停发放相应贷款。
“当前楼市呈现 热点扩散特征,一方面有居民自住消费需求提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相当多的投资投机资金进入有关。同时,一些中介和房产商违法散布的虚假信息,又助推了市场 燥热 情绪燃烧。”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指出,一线城市限购带热卫星城,卫星城带热二线热点城市,但是二线城市升温却不一定传导至三四线城市。张敬伟认为,从上游城市过来的“热传导”到了普通的二线楼市已经遇冷,所以对三四线楼市去库存而言,靠市场“热传导”并不靠谱。
涨幅过大危害有三
9月11日,上海市住建委透露,相关部门已对存在诱骗消费者交易、虚拟网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中介企业进行了查处,未来将对扰乱楼市平稳健康发展的行为加大整治力度。事实上,住建部稍早前已经公开对这类措施点赞。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各地对于编造散布谣言的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一经查实一律依法列入黑名单,清出房地产中介市场;对于编造散布谣言、情节严重的房地产中介机构,一经查实,一律依法停业整顿。下一步,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要挂牌督办,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多位学者分析指出,当前楼市“高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暂时下降,导致追求高回报的资本进入上涨预期较强的楼市之中。需要看到,炒作之风既不利于楼市自身健康发展,亦有可能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形成牵制。对炒作者自身而言,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投机,便无异于“刀口舔血”。
“房价上涨过快、涨幅过大的危害有三:一是房价持续、过快上涨将引发资源配置扭曲,加剧经济中现有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房价过高会挤压当地居民其它领域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相关实体经济产业的正常发展;三是进一步抬升商务成本、人力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 降成本 的种种努力,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当地创业创新潜力的释放。”权衡表示。
因城施策回归理性
除了调控政策之外,越来越多的市场信息也显示:“高烧”难以成为中国楼市的常态。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日前就发布报告指出,由于政策的支持作用递减、比较基础较高以及土地价格上涨,未来12个月内中国房地产业增速将放缓。“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引发市场担心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状况。”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孔磊说。
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在资产荒、实体产业不景气和楼市区域分化的背景下,产业和金融资本为寻求机会一直在楼市、股市、债市等有限的几个市场间迅速穿越。倪鹏飞预计,未来楼市总体将出现短期调整,尽管调整可能稍有迟到,但不会缺席。与此前相比,本轮市场周期启动时间更长,但由于市场过热的时空集中程度空前,因此未来深度调整的城市也将比较集中。
针对如何进一步规范楼市秩序、遏制炒作风气,权衡建议应从“标本兼治”的角度入手。“目前来看,应该继续坚持打击干扰市场的行为,及时传播真实信息,引导购房者形成理性预期。从根本上看,则应该扎实落实好中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部署,积极培育实体经济的新动能,提高资本对这些领域投资回报的预期,吸引资金回流实体经济。此外,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身也应该进一步因城施策,该收紧的收紧、该放松的放松。”他说。